研究所薪資_薪資成長_晚兩年就業薪資反超10倍

研究所對薪資的影響?有沒有念研究所畢業後10年薪資比一比!

文章觀看次數:
研究所薪資_薪資成長_晚兩年就業薪資反超10倍

「讀研究所到底值不值得?」幾乎每個大學生、職場新鮮人都曾經反覆思考過這個問題,雖然讀研究所跟薪資並不是絕對的相關,但是在台灣,念不念研究所跟畢業後的薪資,幾乎還是會掛鉤在一起討論,因此本篇文章就針對薪資成長這個議題,討論研究學歷對薪資的影響。


這篇文章將結合實際數據、圖表與「複利效果」的觀念,帶你一次看懂讀研究所的財務回本與隱含的長期優勢。

讀 VS. 不讀研究所:十年後薪資差距有多大?

假設條件設定:用真實數據模擬人生選擇

商科學生為例,假設錄取頂大研究所並且順利兩年畢業的情況下,若先假設以下條件:

  • 讀研究所兩年,學費約 12 萬元,生活費不算在成本內。
  • 研究所畢業後即錄取儲備幹部,年薪約 100 萬起,十年內平均成長約 10%。
  • 私校生不讀研究所直接工作,年薪約 50 萬元起,十年內平均成長約 5%。

這樣的設定,雖然對研究所畢業生較為樂觀,但也反映了進入高薪高成長產業(如金融、外商、科技業 MA 等)的真實可能性。

一張圖看懂:讀研究所的薪資複利效應

  • 淺藍色長條代表「不讀研究所」每年的收入。
  • 深藍色長條代表「讀研究所」每年多出來的收入(收入差距)。
  • 前兩年,讀研究所是負收入(僅付學費,晚兩年進入職場,少賺約100萬)。
  • 第三年起,讀研究所的薪水曲線急速上升,收入差距逐年擴大。
  • 到第十年,讀研究所人的年薪已經是不讀研究所的近三倍
讀研究所薪資成長 250527 研路同行
研究所畢業 vs 不讀研究所,畢業後 10 年的薪資比較模擬圖(製圖:研路同行)

為什麼有些人研究所畢業後,薪資可以呈大幅度成長?

這裡的關鍵,就是「複利效果」。

所謂複利,就是每年不只是賺固定的薪資差,而是你的高薪會成為下一年成長(或跳槽加薪)的基礎,讓未來的成長幅度越來越大。舉例來說:

  • 你畢業後第五年薪水約 180 萬,可能比沒讀研究所的同學多出約 100 多萬。
  • 到第十年,你的年薪已經超過 200 萬,可能跟沒讀研究所的同學收入差到將近三倍。
  • 這不是單純每年多賺一樣的錢,而是每年都在更高的基礎上繼續成長,薪資差距「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」。

這種現象就像理財中的複利:本金加上利息,下一期再一起計息,時間越久,成長越快。讀研究所後的高起薪和高成長率,讓你的職涯收入呈現指數型上升,這就是複利效果在職涯上的最佳體現。

研究所畢業後多久會回本?第三年起開始領先,每一步都算數

從上圖表可以看到,雖然前兩年你因為較晚進入職場,薪資落後同齡人,但畢業後第三年你的總收入就已經追平並超越沒讀研究所的同學,正式「回本」

這個回本點非常關鍵,代表你投資的時間和金錢很快就能收回。如果把兩年學費12萬元當作投資成本,第十年左右累計收入差距約600萬元(年化報酬率約50%),顯示在高成長職涯的路徑下,讀研究所是極具吸引力的投資。

與現實數據對照:高成長情境下的極端案例

但在此也必須說明,這個模擬屬於「高成長」的情境。

根據台灣104人力銀行與多份薪資調查,商科學士與碩士的起薪差距約 20%~30%,年資拉長後,碩士通常比學士高 1.2~1.5 倍,極少達到三倍以上。只有進入高薪高成長產業(如外商、金融、科技業MA)並持續表現優異,才有機會達到如此驚人的差距。(想起自己初入職場時,主管有句名言:領的多不一定能領的久…)

不讀研究所怎麼拿高薪?靠實務經驗也能產生複利成長!

也別忘了「不讀研究所直接進入職場」的人,也能靠「實務經驗」累積出屬於自己的複利效果。

根據《經理人》雜誌與多位職場專家的觀點,職場上的強者並非只是在崗位上「盡本分」,而是懂得主動學習、累積專業、拓展人脈和影響力。這些能力會隨著時間與經驗不斷累積,產生「職場複利」:

  • 每多一年的實戰經驗,你的工作能力、專案表現、管理技能、甚至升遷機會都會提升。
  • 這些成長會逐年放大,讓你的薪資、職位和未來選擇權也能「雪球式」增加。
  • 如果你能在職場早期就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,並持續自我投資、主動爭取挑戰,這條路同樣有機會創造出驚人的複利報酬。

讀研究所的價值除了薪資,更在於「成為更好的自己」

文中圖表告訴我們:如果你有機會進入高薪高成長的產業,讀研究所不僅能快速回本,十年後的薪資差距甚至會高達三倍以上。這種複利效應讓你的人生財務曲線大幅領先同齡人。

但每個人的職涯路徑不同,並非每個人都能複製這樣的職涯路徑,特別是高薪高成長產業,除了需要持續進修與競爭,還必須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、長工時與高績效要求,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或願意長期投入。選擇前,還是要評估自身性格、壓力承受度與生活平衡的需求。學歷可以是跳板,但真正的價值還是來自你如何運用這段時間累積專業、視野與人脈,或是在職場上主動學習、累積實戰經驗,這些都能為你帶來長期的「複利紅利」。

我們期待這份數據分析能幫助你,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更清晰、更有信心的選擇,走出屬於你的精彩!不論選擇哪條路,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持續讓自己變得更好,「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」就已經是最好的投資!

我究竟該不該念研究所?歡迎找我們一對一諮詢!

用專業、經驗與耐心,陪你走一段更清楚的路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