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快速前往
你是不是也曾經懷疑:「唸研究所真的值得嗎?」
到底會變成「多投資兩年換更高的薪資」,還是只是延後就業、多一筆學費負擔?
我們整理了2025年勞動部最新薪資調查,幫你整理出10大領域的研究所 vs 大學畢業平均起薪比較表,一次讓你看清楚,哪些科系唸研究所最有感!
如果你還在考慮要不要繼續升學,這篇就是為你寫的!
2025最新調查:研究所 VS 大學畢業平均起薪
根據勞動部公布的最新資料(2025.04.30)台灣113年研究所畢業新鮮人起薪:
- 平均薪資:約 52,000 元
- 中位數薪資:約 49,000 元
相較之下,大學畢業生的起薪:
- 平均薪資:約 34,000 元
- 中位數薪資:約 33,000 元
不論是看平均還是中位數,研究所起薪都明顯高出大學約 1.7 萬元左右,顯示學歷在初入職場時的確有明顯差距。

不同科系之研究所 vs 大學畢業起薪比較
起薪通常是選擇升學與職涯方向上重要的參考,依據根據勞動部最新公布的《113年初任人員薪資統計結果》,碩士學歷在起薪上普遍優於大學學歷,部分科系差距更高達 70% 成以上。
其中「資訊通訊科技」領域相差更高達 73.5% ,碩士畢業生平均起薪約 59,000 元,遠高於大學畢業生的 34,000 元。
「工程、製造及營建」與「自然科學、數學及統計」的碩士與學士起薪也有 67.6% 與 51.5% 的差距。
然而,部分領域如「教育」、「藝術及人文」、「照護業」,即使取得碩士學位,薪資增幅則約25% 雖然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相對來說報酬率就比較普通
。

▲ 不同領域碩士與大學畢業初任薪資比較,資訊與工程類碩士學歷回報最高,教育與照護領域差距最小。(資料來源:勞動部)
究竟該不該念研究所?如果單純考慮起薪,你可以這樣選擇
1.理工、資通訊系所:唸研所直接跳升薪資區間
資通訊科技(含電機、電子、資工、通訊等相關科系)、工程、數理統計這三大領域,研究所畢業平均月薪比大學畢業高出 17,000〜25,000 元,成長幅度都超過五成。
這不只是「加薪」,而是「進入高薪軌道」──很多科技公司的中高階職位,基本門檻就是碩士學歷。
📌 適合唸研究所的人:
- 目標進入半導體、AI、電資、研發技術領域
- 想在職涯早期取得技術優勢與升遷機會
2.商管、社會、農業等領域:加薪幅度適中,研究所為轉職、進階加分
這類領域加薪幅度約落在 25%~33%,雖然不像理工那樣明顯,但對於想進入管理職、專案領導職位,研究所仍是一張加分門票。
特別是有些學生在大學所學與未來職涯方向不同,研究所是轉領域、重塑背景的機會。
📌 適合唸研究所的人:
- 希望未來從基層職位往管理階層走
- 想從本科背景轉換跑道,例如社會學 → 公共政策、行銷 → 數據分析
3.教育與醫藥相關領域:研究所不是人人都要唸,但有些職業「非唸不可」
這些領域的平均起薪差距不大,但背後藏著的是「進場門檻的差異」──
- 心理相關領域(如臨床心理師、諮商心理師)👉 必須具備碩士學歷並完成實習與國考,學士畢業無法就業。
- 教育領域 👉 國小與中學教師不一定需要碩士,但研究所學歷有助於通過教師甄試與未來升遷;高等教育則幾乎必須具備碩士甚至博士。
- 醫藥與護理領域 👉 多數學士即可考照並就業,研究所則有助於未來轉任管理、教學或進階臨床職位。
📌 適合唸研究所的人:
- 想邊讀研究所邊考取教師、臨床心理師、醫技等專業證照
- 已確定職涯路線,唸研所是必要門檻
該不該念研究所,除了起薪,還可以考量這些因素
- 不要只看薪水,重點是你想去哪裡 某些科系加薪幅度高,但你如果根本不想寫code、設計產品,唸了研究所也不會比較快樂。
- 如果你對方向還不確定,先去實習或工作比唸研究所更好 研究所的成本很高(時間+金錢+機會),如果只是不想工作就去唸,反而容易浪費。
- 若你確定職涯方向,研究所就是幫你提升起跑點的好工具 特別是希望進入大公司、外商、體制內機構的你,研究所是一張門票。
研究所唸或不唸,其實不是一個通用的答案
研究所不是「加薪保證班」,而是「職涯助推器」。不同領域的價值不同,每個人對未來的想像也都不一樣。
你現在的猶豫,其實是很珍貴的 —— 代表你正在思考人生真正想走的路。只是,我們知道,要一個人看懂所有選項、查資料、做決定,很不容易。
這也是為什麼研路同行一直強調「以終為始」:
我們相信,唯有從「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」出發,才知道「現在該怎麼選」。我們會陪你一起釐清方向、理解不同職涯路徑的差別,幫你看懂升學與就業的關鍵環節,提供最適合你的選擇建議與策略,
不只是讓你考上研究所,更是為了讓你未來五年、十年的職涯,不走冤枉路。
👉 這篇文章不是要給你標準答案,而是幫你看懂地圖、拿回選擇權。
如果你也在迷惘的十字路口,歡迎找我們諮詢
用專業、經驗與耐心,陪你走一段更清楚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