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到了準備推甄書審的環節,很多應屆備考生不斷詢問我們,到底書審資料要怎麼做?相信在過去我們的眾多文章與講座中,已經不斷跟大家強調「Total Package」的概念,並非如同社群媒體所說的只看校名與成績。
有任何問題都歡迎填寫表單預約個人免費諮詢,或者加入研路同行免費專屬學員社群。
快速前往
推甄必知的 Total Package 是什麼?
所謂的 Total Package 是指包含你的大學成績、個人成就,以及最重要的申請動機與學習計劃。很多人常常誤會成績跟校名最重要,不否認對於某些理工系所(實驗室),指導教授非常在意你的過去背景,但絕大多數還是要參考你的整體表現,尤其最多人忽略的申請動機與學習計劃。
換位思考:如果你是面試官會怎麼篩選?
暫停閱讀並且試著寫出來,如果你是面試官,你會怎麼從眾多的備審文件中,短時間內找出一份有興趣的資料?…1…2…..3……你想到多少個關鍵因子?又這些關鍵的重要性如何排序呢?
教授真實的篩選流程大公開
跟各位分享之前我們團隊與多位教授(商管學院為主及少部分的理工科教授)交流,得出的答案是頂大的每個系所平均收到的書審資料落在 100-400 份不等。
要從這麼多的資料中挑取前 20% 進到面試,那勢必得先做初步的過濾,再從過濾的書審中來挑選有價值的 50% 來閱讀,甚至平均閱讀時間不會超過 3 分鐘,就要從中快速挑選出有興趣或價值潛力的學生來面試!
第一階段:基本門檻篩選
大方向上,從這些書審中初步篩選資料缺漏、草率馬虎的為第一道,其次從上傳的成績可以初步篩選掉落差太大的(比如相關系所或者並非極度競爭的大學超過 40%,又沒有太多其他有利佐證資料),這個第二步就是鄉民口中的校系跟成績,但是絕大數的人都不是這麼誇張,你的大學沒有這麼無聞,成績也不是爛到完全沒機會,不要把這一步驟過度去脈絡而神化…
第二階段:極端值篩選
那麼剩下的資料怎麼再過濾?有聽過教授們反著做,先篩選初覽過程中非常優異的學生,成績優異又有諸多相關經歷,且懂得怎麼呈現其背景與申請動機。以我們看過這麼多學生的書審資料,也能很輕鬆地一眼看出哪些資料一看就是中了面試官的胃口!
第三階段:關鍵競爭階段
把最好的那批人和最差的那批人過濾出來後,剩下的 60%(或者更低),就是多數人真正競爭的場域了,也就是如何透過書審資料呈現你的價值與潛力!
申請動機與學習規劃:多數人的致命盲點
首先,在多數人背景相似,都有一些課外活動經歷,成績也差不多的情況下,那就來看你的申請動機與學習規劃。請再次相信我們,多數人寫出來的動機千篇一律,學習規劃根本一個模板寫出來的。
你試著回想,是不是你的學習計劃還在寫短中長期目標,然後告訴面試官入學前要讀英文、考證照,碩一除了修課,要去實習、考證照、參加商業競賽跟某某社團,然後碩二寫論文、去交換、找工作,然後畢業後要去某某外商公司、當 MA,然後妄想五到十年後成為某某專業經理人…?
如何寫出具體且有說服力的學習計劃
如果你聽了上面的敘述有共鳴,那你可能就知道,多數人根本沒真的理解學習計劃要怎麼寫,甚至連基本的申請動機都不夠清楚具體。通常面試官從這邊就可以篩選出大部分的資料,再搭配學生過去的經歷與課外活動,可以對這個學生有初步的輪廓,了解這個人在書審上所說的,以及對於未來目標的想像,有多具體的想像與執行力。
最後,你需要的不是一份充滿文字,或者一堆證明文件的書審資料,而是一份精簡又有重點的內容,排版設計很重要但並非全部。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要怎麼準備推甄書審,快來找我們協助,已經七月了千萬別再拖延,否則你很有可能更忽略了面試準備的重要性!
想了解更多關於推甄申請的技巧與方式?
歡迎預約履歷諮詢顧問,讓研路同行陪你找到更好的自己!